馬裏簡介

國家概況

馬裏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,全稱為馬裏共和國。“馬列裏”在曼丁戈語中意為“河馬”。面積124萬平方千米,人口1080萬。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。通用班巴拉語,官方語言為法語。貨幣為非洲法郎。首都巴馬科(Bamako)。

馬裏國旗

馬裏國旗中的綠色是穆斯林崇尚的顏色,也象征馬裏肥沃的綠洲;紅色象征為祖國獨立戰鬥而犧牲的烈士鮮血;黃色象征馬裏的礦產資源。綠、黃、紅三色被稱為泛非顏色,也是非洲國家團結的象征。

歷史沿革

歷史上曾是加納帝國、馬裏裏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。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。1958年成為“法蘭西共同體”內的“自治共和國”。1959年4月與塞內加爾結成馬列裏聯邦。1960年9月22日獨立。1968年11月穆薩·特拉奧雷政變上臺。1979年6月成立第二共和國。1991年3月爆發社會動亂,建立軍人過渡政權。1992年6月成立第三共和國。

經濟文化民俗

馬裏經濟以農牧業為主,主要種植粟、高梁、玉米、水稻等。國土面積的67.2%為牧草地。馬裏是西非主要的淡水魚生產國,其中尼羅鱸最為名貴。馬裏的手織地毯也非常精美。

馬裏婦女發式考究,發型因年齡、部族不同而多種多樣。她們的鼻環有兩種,壹種套在鼻翼上,壹種夾在兩個鼻孔之間。所戴的耳環又大又重。

在莫普提東邊的桑家山區,是多貢小人國的遺址。多貢人的房屋為尖頂泥屋,隨山勢層層疊疊建築於陡峭的巖石上。多貢人制作的具有動物特征的面具粗獷豪放,備受人們推崇。

馬裏全國各地都種有柯拉果,除了可供咀嚼提神和藥用外,還是男女青年婚戀的媒介物。根據當地風俗。男子向女子求婚時要通過媒人向女方三送柯拉果,若每次都被收下,即表示女方同意這門婚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