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巴布韋簡介

國家概況

津巴布韋位於非洲的東南部,全稱為津巴布韋共和國。“津巴布韋”在當地紹納語中意為“石頭城”。面積39.058萬平方千米。人口1163萬,主要是紹納族和恩德貝萊族。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。英語、紹納語和恩黑德貝萊語同為官方語言。貨幣為津巴布韋元。首都哈拉雷(Harare)。

津巴布韋國旗

津巴布韋國旗中的黑色象征人口多數的黑人:紅色象征人民為獨立進行武裝鬥爭所酒的鮮血,黃色象征國家的礦產資源;綠色象征農業:白色象征和平。津巴布韋鳥是該國特有的標誌.五角星則象征國家和民族的良好願望。

歷史沿革

公元1100年前後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。13世紀,馬卡倫加人建立莫諾莫塔帕王國,15世紀初王國達到鼎蠱時期。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。1923年,英國政府接管該地,給予“自治領地”地位。1980年4月18日獨立,定國名為津巴布韋共和國。

津巴布韋紹納石雕

紹納石雕藝術反映了紹納人崇拜神靈的傳統意識,各種表現神靈的作品構成了紹納石雕的重要部分。《津巴布韋鳥》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。它是古代紹納人用皂石雕刻的鳥,高約50厘米,身體如鷹,似鴿子,這件精美的古老藝術珍品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紹納石雕之壹,有500余年歷史,是津巴布韋的國寶。

經濟文化民俗

津巴布韋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,在南部非洲僅次於南非。制違業、礦業、農業是其經濟的三大支柱。主要有食品、金屬制品、化工、紡織等工業部門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 O%,主要農作物有煙草、棉花、玉米、甘蔗等。為世界第三大煙草出口國,首都哈拉雷有世界最大的煙草拍賣行。

自然資源豐富,珍奇動物品種多,最珍貴的黑犀牛被譽為“黑色金子”。礦產主要有鋁、石棉、黃金、鐵、銅等,是世界鋁和石棉的主要開采國和出口國之壹。津巴布韋的江河湖海中多有鱷魚出沒,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聞名全球,因此有“鱷魚之鄉”譽稱。

大津巴布韋遺址

位於維多利亞堡東南約27千米處,建於公元6—8世紀,占地725公頃,是幾組神秘的古代石頭建築,又稱為“石頭城”。整個建築全部用長約30厘米、厚約10厘米的花崗巖石板壘成,且石塊間不用任何粘合物,結構十分復雜,巨石、石質圓錐塔巧妙地分布在各處。遺址包括大圍場、“衛城”和兩者之間的谷地。大圍場呈橢圓形,圍墻內是彎曲變化的石道、石門、石碑及石屋,現只保留下壹些殘垣斷壁。谷地中有古代建築的梯、水渠、水井等遺址。

維多利亞瀑布

維多利亞瀑布位於贊比西河中遊的贊比亞與津巴布韋接壤處,瀑布帶綿延達974米。寬1600米,落差約106米,由英國探險家列文斯通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。贊比亞人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瀑布。瀑布水量巨大,平均流量每秒1400立方米,雨季可達5000立方米。整個瀑布被巖石分為五段,由西向東分別為: “魔鬼瀑布”、 “主瀑布”、“馬蹄瀑布”、 “彩虹瀑布”和被稱為“沸騰鍋”的“東瀑布”五部分組成。這五段瀑布飛流直下,註入寬約400米的深潭,形成幾百米高的柱狀水霧,數十裏外可見,擊水聲更似風吼雷鳴,震耳欲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