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概況
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腹地,全稱為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。面積44.74萬平方千米。人口2580萬,有129個民族,烏茲別克族占78.8%,其他為俄羅斯族、塔吉克族等。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。烏茲別克語為官方語言,通用俄語。貨幣為蘇姆。首都塔什幹。
烏茲別可斯坦國旗
烏茲別克斯坦國旗自上而下由淺藍、淺紅、白、淺紅、淺綠五道色條組成。左上角淺藍部分繪有壹彎新月和12顆五角星。
歷史沿革
公元9- 1世紀,烏茲別克民族形成。15世紀被蒙古人征服。14世紀中葉,阿米爾.帖木兒建立以撤馬爾罕為首都的龐大帝國。f 6—18世紀建立布哈拉汗國、希瓦汗國和浩罕國。19世紀60壹70年代,部分領土(現撒馬爾罕州和費爾幹納卅I)並入俄羅斯。1917—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,1924年10月成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。1991年8月31日宣布獨立。
經濟文化民俗
農業中植棉、養蠶業發達,主要農作物有水稻、小麥、棉花。畜牧業以養羊為主,並生產大量羊皮。工業有燃料工業、機械制造、有色冶金、化學工業和輕工業等。自然資源豐富,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“四金”:黃金、白金(棉花)、“烏金”(石油)、“藍金”(天然氣)。其中棉花以高產穩產和品質優良聞名世界。
烏茲別克人喜歡彈奏冬不拉、熱瓦甫、獨他爾、手鼓等樂器,能歌善舞。境內各個王朝修建的宮殿、清真寺、陵墓、神學院等古建築眾多,其中布哈拉和伊錢卡拉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
撒馬爾罕
中亞著名古城,坐落在澤拉夫尚河谷地,為絲綢之路所經名城。14世紀末為帖木兒帝國的首都。城內設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考古研究所。這裏保存著14—17世紀的許多建築藝術古跡,以帖木兒帝國時代建造的宮殿陵寢最為壯麗。在列基斯坦大校場上有兀魯伯經院、季裏雅壹卡利經院和飾以尖塔的希爾壹多爾經院等高大建築。城東北部為著名的兀魯伯天文臺遺址。
鹹 海
世界著名的鹹水湖,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,面積曾廣達6.6萬平方千米,但由於作為水源的阿姆河、錫爾河被大量引流用於農業灌溉,導致湖區面積減小。由於河流註入量的減少和氣候幹旱趨勢的增強,湖水含鹽量已有所增加,現已達到8‰~15‰。
布哈拉
中亞古老名城。位於布哈拉綠洲中心,公元前1世紀建城,16世紀至1920年為布哈拉汗國,各個王朝修建的眾多的建築物.使其成為宮殿、清真寺、陵墓、神學院和市場交錯的名城,享有“博物館城”之稱。現尚存有140處富有伊斯蘭色彩的古建築物,最古老的是9世紀末至10世紀的伊斯邁爾-薩曼尼陵墓,是中亞建築藝術的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