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尼斯簡介

國家概況

突尼斯位於非洲北端,全稱為突尼期共和國,“突尼斯”壹詞由腓尼基人崇拜的守城女神演化而來。面積16.42萬平方千米。人口978萬,90%以上為阿拉伯人,伊斯蘭教為國教。阿拉伯語為國語。貨幣為第納爾。首都突尼斯(Tunis)。

突尼斯國旗

國旗的歷史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代,新月和五角星來自奧斯曼帝國的標誌。現為突尼斯共和國的象征,也是伊斯蘭國家的標誌。

歷史沿革

公元前9世紀初,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,後發展為奴隸制強國。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。5—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占領。705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。13貢紀,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斯國家。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壹個省。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。1956年3月20日,法國承認突尼斯獨立。1957年7月25日,突制憲會議通過決議,廢黜國王,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國。

經濟文化民俗

境內多鹽湖,最大的鹽湖是西南部的傑裏鎮鹽沼。全國有4000多萬株油橄欖樹,有“世界油橄欖國”之稱,年產橄欖油20多萬噸,是非洲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國和出口國。農產品主要有麥類、豆類、橄欖、葡萄等。畜牧業以牛羊養殖為主,沙漠地區有養駝業。橄欖油、磷酸鹽和石油是出口的三大支柱產業,羹.工業以石油和磷酸鹽開采、制造業和加工業為主。地毯編織業也很發達。

突尼斯城被譽為“鑲嵌畫之都”。突尼斯的蘇塞博物館藏有突尼斯民族藝術的瑰寶——鑲嵌畫,其中《海神尼普頓的勝利》是世界上最早的鑲嵌畫,距今已有5500年。

突尼斯憲法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。突尼斯的中部城市凱魯萬與耶路撒冷以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、麥地壹起,並稱為伊斯蘭教的四大聖地。

迦太基古堡遺址

位於突尼斯城東北的地中海岸邊,建於公元前814年,是當時迦太基王朝的都城。這裏有著名的安東尼浴池遺址以及古羅馬劇場,劇場焉露天半圓形建築,直至今日仍在使用。從其殘存的遺址上,人們可以感受它當年的繁華與強盛。據推測,當時的城區面積與今天中等城市相當。當年為居民用水而建的蓄水池容量達3萬立方米,壹些引水渠道橫空架設,形成長達60千米的人造天河。突尼斯政府每年都在此舉行迦太基國際聯歡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