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簡介

國家概況

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,馬六甲海峽出口,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,梵語意為“獅子城”。面積683平方千米。人口419萬,76.9%的居民為華人,其次是馬來人、印度人等。華人多信奉佛教,而印度人信奉印度教,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。馬來語為國語,官方語言有英語、華語、馬來語、泰米爾語4種。貨幣為新加坡元。首都新加坡(Singapore)。

新加坡國旗

新加坡國旗由紅、白兩個長方形組成。左上角有壹彎白色新月和 5個白色五角星。紅色代表人類平等,白色象征純潔和美德,新月象征國家,五顆星象征建立民主、和平、進步、正義和平等的思想。

歷史沿革

古稱淡馬錫。8世紀建國,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。18—19世紀是馬來柔佛王國的壹部分。1819年,英國人史丹福.菜佛士抵新,與柔佛蘇丹訂約設立貿易站。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,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。1942年被日本占領。1945年日本投降後,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,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。1959年實行內部自治,成為自治邦,英保留國防、外交、修改憲法、頒布“緊急法令”等權力。1965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。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,成立新加坡共和國。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,10月加入英聯邦。

經濟文化民俗

新加坡是壹個國際性的經濟多元化國家,雖然自然資源匱乏,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高素質的人口成為最寶貴的財富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不到1%,糧食全部依靠進口。新加坡不產石油,但卻擁有技術先進、規模巨大的石油化工工業。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煉油中心,世界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的主要生產基地,現已成為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。煉油業、船舶制造業和電子電器業為主要工業支柱。

新加坡是東南亞最重要的工業化國家,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,新加坡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,是世界上電腦配件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國之壹。新加坡的電子工業發展迅速,電子產品出口額猛增,享有“東南亞矽谷”的美譽。新加坡還大力發展金融業,被稱為“亞洲的美元市場”,全世界50家大銀行,有45家在新加坡設有分行。現已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。新加坡在發展工業的同時,極其重視環境保護,是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良好典範。

新加坡是壹個觀念開放的國家,能夠兼容並蓄。在法制上吸收西方的精華,管理高效嚴格:在價值觀和傳統文化上,善於吸收東方的精粹。東、西方文化的交融使新加坡人禮貌、友善、務實、講究效率、以誠取勝。由於資源匱乏,新加坡人環保意識極強,新加坡市綠樹成蔭,花草叢生,環境整潔、優美,猶如壹座美麗的大花園,譽稱“花園之國”。

聖淘沙

世界著名旅遊勝地。位於新加坡島以南500米、當岌巴港南岸,是新加坡本島以外的第三大島。昔日曾是無人居住的荒島,名為“絕後島”。1972年改名為“聖淘沙”。島上建有眾多景點:西洛素堡、珊瑚館、亞州最大的水族宮——海底世界、聖淘沙藝術中心、蠟像館、昆蟲博物館等。島上還有東南亞最大的旱冰場。

奇石博物館

位於聖淘沙島上,是世界獨壹無二的石頭博物館。建築小巧玲瓏,館內藏有世界各地奇巖怪石4000多塊。這些珍貴石頭基本上是由該館館長張榮光家族經過140多年精心收集積聚而成,據說第壹塊奇石收藏於1850年。中國奇石占全部珍品的40%。博物館的奇石展品分成五類:寶石類、花紋石類、文字石類、象形石類、怪石類。

獅頭魚尾像

新加坡的標誌和象征。聳立在新加坡河入海處,雕像高8米,用乳白色大理石雕成,底座呈海水波浪狀,用2000塊瓷片鑲貼而成,高出水平面4~5米,獅頭魚身,魚尾反卷,宛如從河中躍出。每逢海水上漲,獅子口即向外噴水,水柱直落人海。魚尾獅像白天在藍天碧水和河畔花影的襯托下顯得溫柔可愛;而晚上在燈光的照射下,晶瑩奪目、美艷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