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概況
尼日爾位於撒哈拉沙漠南部,全稱為尼日爾共和國。“尼日爾”在拉丁語中意為“黑河”、“黑人之河”。面積126.7萬平方千米。人口1140萬,有豪薩族(占全國人口的53%)、哲爾馬桑海族、圖阿雷格族、頗爾族和卡努裏族5個主要部族。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。官方語言為法語。貨幣為非洲法郎。首都尼亞美(Niamey)。
尼日爾國旗
尼日爾國旗上的橙色象征沙漠,白色象征純潔,綠色象征富饒美麗的土地,也表示博愛和希望。圓輪既象征太陽.又象征尼日爾人民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不惜犧牲的願望。
歷史沿革
7—16世紀,尼日爾西北屬桑海帝國。8—18世紀,東部屬博爾努帝國。18世紀末,頗爾人在中部建立了頗爾帝國。1904年成為法屬西非領地。192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。1957年獲得半自治地位。1958年12月成為“法蘭西共同體”內的“自治共和國”。1960年7月退出法蘭西共同體,8月3日正式宣告獨立。
自然地理
地勢北高南低,沙漠占總面積的60%,中部多高原。乍得湖盆地區地勢低平,海拔在500米以下。南部處於撒哈拉沙漠向熱帶草原過渡地帶,地理上稱為薩赫勒帶。年平均氣溫30℃以上,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壹。最南部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,北部沙漠僅20毫米。
經濟文化民俗
經濟以農業為主,主要農作物是小麥、高粱、玉米、花生、棉花等。飼養牛、羊、駱駝、馬等。羊毛和羊皮是傳統出口產品,紅山羊皮尤為珍貴。特產“騮牛”,其脖頸上的肉瘤內含脂肪,可在缺草的旱地調節自身營養,故尼日爾被稱為‘‘騮牛之鄉”。礦產中鈾的儲量居世界第五位。
圖阿雷格族是生活在尼日爾北部沙漠綠洲上的半遊牧民族。圖阿雷格人喜穿藍色、青色的衣服,臉用布蒙上,只露兩只眼睛。他們的房屋呈圓形,比較矮小,多用木料搭建框架,然後在上面蓋上草或椰樹葉。
阿加德茲是尼日爾中部沙漠和熱帶莽原之間綠洲上的壹個城鎮,是圖阿雷格牧區的主要據點。市中心有壹座方錐形的泥塔,是沙漠中過往商隊的燈塔,也是阿加德茲500年興衰的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