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其頓簡介

國家概況

馬其頓是位於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家,全稱為馬其頓共和國。面積2.57萬平方千米。人口204萬,主要為馬其頓族。其他有阿爾巴尼亞、土耳其、吉蔔賽和塞爾維亞族。居民多信奉東正教。官方語言馬其頓語。貨幣為代納爾。首都斯科普裏(Skokie)。

馬其頓國旗

國旗為長方形,底色為紅色、正中有壹輪金黃色太陽,向外放射出八道光芒。

歷史沿革

10世紀下半葉至10l 8年,薩莫伊洛建立了第壹個馬其頓國。此後,馬其頓地區長期處於拜占庭和土耳其的統治下。1915年第二次巴爾幹戰爭,塞爾維亞、保加利亞和希臘瓜分了馬其頓地區。地理上屬於塞爾維亞的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(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),原屬塞爾維亞的瓦爾達爾馬其頓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壹共和國,稱馬其頓共和國。1991年馬其頓正式宣布獨立。

經濟文化民俗

馬其頓境內多山,谷地和盆地錯落其間。主要種植水稻、棉花、煙草等作物。蔬菜和水果也有大產量,是南斯拉夫時期的“國家菜園”。原料工業規模較大,出產銅、鉛、鋅等有色金屬。並有品和煙草等輕工業。

馬其頓婦女喜穿立領繡花襯衫和短背心,常穿圍裙,佩彩色腰帶,戴頭巾和平頂錐形小帽。男傳統服飾為上穿襯衣、呢背心或皮背心,下穿長褲,佩色彩鮮艷的腰帶。

馬其頓人能歌善舞,他們的民間舞蹈節拍開始時比較莊重緩慢,然後逐漸加快,最終以動作的驟然停止而結束,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。

奧赫裏德

坐落在奧赫裏德湖東北岸的山坡上。建於公元9世紀。老城區保持著古色古香的中世紀風貌,街道很窄,建築物很有特色,白墻上鑲著褐色木窗框,覆蓋著紅色大屋頂,富有民族情趣。市區內保存有巴爾幹半島最古老的聖克利門特教堂和土耳其城堡等,據說已有千年歷史。

奧赫裏德湖

位於馬期頓與阿爾巴尼亞交界處。面積347平方千米,最深處286米,為巴爾幹半島最深的湖。湖內生物進化活動非常緩慢,現存生物同5000萬年前第三紀的生物幾乎壹樣,因此湖中動、植物被稱做“活化石”。數量繁多的蝸牛亦為湖內壹大特產,在世界上已查明的蝸牛中,該湖占53種,且多屬遠古族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