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概況
科威特位於亞洲西部波斯灣西北端。“科威特”在阿拉伯語中意為“小城堡”。面積1.78萬平方千米。人口233萬,其中科威特人約占38%,其余為外籍僑民。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。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,通用英語。貨幣為科威特第納爾。首都科威特城。
科威特國旗
國旗靠旗桿壹側為黑色梯形,右側自上而下由等寬的綠、白、紅三色組成。黑色征戰鬥,綠色象征綠洲,白色象征純潔,紅色象征為祖國流血。
歷史沿革
7世紀時是阿拉伯帝國的壹部分。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統治科威特。1756年薩巴赫家族取得統治權,建立了科威特酋長國。1871年科成為奧斯曼帝國巴士拉省的壹個縣。1899年英國強迫科威特簽訂秘密協定,從而成為其“宗主國”。1939年科正式淪為英國的“保護國”。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長阿蔔杜拉·薩巴赫為首的最高委員會。1960年從英國人手裏接管了司法權和貨幣管理權。1961年6月19日宣布獨立。1990年8年遭伊拉克武裝入侵,1991年5年伊拉克宣布撤銷對科威特的兼並。
經濟文化民俗
科威特全境50%的國土在海拔100米以下,境內多沙漠。科威特盛產石油,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輸出國之壹,石油收入是這個國家的主要收入,有“石油之國”、 “金色的國家”之稱。另有煉油、 天然氣液化和石油化王、海泰淡化、建材等王監。畜牧業發達,輸出肉類和皮革。漁業擁有豐富的資源,主要出口海蝦制品。科威特年均降水量為50~77毫米,沒有常年有流水的河流和湖泊,水比石油還要珍貴,因此又稱“無水之國”。
科威特是世界上人均國民收入最高的國家之壹,屬典型的石油經濟。近年來利勝石油收入在國外進行大規模的投資。政府實行高福利制度,免繳個人所得稅,為國民提供免費醫療和教育,並提供崗位、物價、房租和結婚等補貼。
科威特的海水淡化工程
秘威特的海水淡化產量居世界之冠。淡純海水采用多級蒸餾法,就是根據氣壓越低,沸點越低,面積越大,汽化量越大的原理,分級逐漸減壓,目前科威特的海水淡化裝置多達32級。海水進入每壹級時,都是由下而上噴射出去,形成無數極小的水珠,散珠狀可使蒸發顫積增加到極大限度,這樣既減少能量的消耗,又增加產量。水蒸發以後,上升遇到涼鐵管,重新凝結液化,成為蒸餾水,然看將蒸餾水聚集起來,按科學比例加入適量鹽、氟、氯及其能成分,這就楚人們所需的淡水。科威特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廠。
費萊凱島
位於首都以東20千米的海灣中。島上有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希望城堡、希膜神像和亞歷山大時代的當地神像。近年來又陸續挖掘出大量文物,有石制器皿、刻有各種圖案和文字的石塊等;還發現400多枚德爾蒙時期的圓形石印章,制作精美,刻有人和動物的各種圖案,據考證,該島就是印章的發源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