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尼亞簡介

國家概況

肯尼亞位於非洲東部,全稱為肯尼亞共和國。得名於肯尼亞山。面積58.26萬方千米。人口3l50萬,有基庫尤、盧希亞、卡倫金等42個部族。居民多信奉基督教、天主教和伊斯蘭教。斯瓦希裏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。貨幣為肯尼亞先令。首都內羅畢(Nairobi)。

肯尼亞國旗

肯尼亞國旗中的黑色象征人民,綠色象征農業和自然資源,紅色象征為自由而鬥爭,白色象征統與和平。中央的矛和盾象征祖國的統壹和為捍衛自由而鬥爭:

歷史沿革

肯尼亞是人類發源地之壹,境內曾出土約26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。到公元7世紀,東南沿海地帶已形成壹些商業城市,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。16世紀,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占領了沿海地帶。1890年,英、德瓜分東非,肯尼亞被劃歸英國,英政府於1895年宣布肯為其“東非保護地”,1920年宣布為其“殖民地”。1920年後,肯爭取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。1962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,12月12日宣告獨立。1964年12月12日,肯尼亞共和國成立,仍留在英聯邦內。

經濟文化民俗

境內東北部是遼闊的沙漠半沙漠區,約占國土面積的56%。東大裂谷與赤道在其境內相交,故有“東非十字架”之稱。中西部東非大裂谷地帶湖泊眾多。圖爾卡納湖和維多利亞湖水產豐富,主要礦藏有純堿、鹽、螢石等。

經濟以農牧業為主。農業、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。茶葉、咖啡以質量優良著稱。花卉生產是僅次於茶葉、咖啡生產的第三大經濟活動,被稱為“玫瑰黃金國”。

馬賽族住宅簡陋,以牛糞、黏土、樹枝築成圓形小屋,稱蠶繭屋。馬賽族人幼時雙耳穿孔,戴很沈的耳環,所以長大後耳垂都很大。肯尼亞婦女喜歡用獸狀裝飾物。

非洲動物的天堂

肯尼亞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動物園,全國有30多個動物自然保護區。著名的有安博塞利國家公園、察沃國家公園、阿伯德爾國家公園、內羅畢國家公園、馬賽壹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等。園內有大象、獅子、長頸鹿、河馬、犀牛、斑馬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