柬埔寨簡介

國家概況

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南部,全稱為柬埔寨王國。面積181萬平方千米。人口1329萬。有20多個民族,90%為高棉族,其余為占族、普農族、老族等少數民族。居民多信奉佛教,通用高棉語。貨幣為瑞爾。首都金邊。

柬埔寨國旗

柬埔泰的國旗為長方形,中聞為紅色,上下平行寬條為藍色,中 間的吳哥窟象征柬埔寨悠久的歷史和百老的文化。

歷史沿革

公元1世紀下半葉建國。我國東漢時期稱柬埔寨為“扶南”。514年扶南國家衰落。在湄公河中遊興起了另壹個高棉人的國家,我國史書稱為“真臘”。從明代起我國稱這個王國為柬埔寨。9世紀初,開始了著名的吳哥王朝。尤其是12—13世紀,柬埔寨人民吸取印度藝術的精華,創造了獨具風格的建築和雕刻藝術,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吳哥文化。 “吳哥”源於梵語,意為“城市”。19世紀中期淪為法國的“保護國”。1940年被日本侵占,日本投降後再次被法國殖民者占領。1953年宣布獨立。1976年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。1995年恢復君主立憲制,改國名為柬埔寨王國。

自然地理

柬埔寨境內西部和北部是山地,海拔1000米左右;西南部有豆蔻山和象山,峰巒起伏,境內最高峰奧拉山海拔1813米;東北部是自東向西傾斜的高原。高原上有許多火山巖,年久風化後變成了肥沃的紅土,適宜種植橡膠。湄公河流經全境,其攜帶的泥沙在河口淤積,在洞裏薩湖(金邊湖)附近形成沖積平原。湄公河沖積平原和洞裏薩湖湖濱平原是柬埔寨的主要農業區。

經濟文化民俗

柬埔寨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壹,經濟以農業為主,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0%。主要農產品有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;經濟作物有橡膠、胡椒、棉花、煙草、麻類、糖棕等,其中胡椒產量居世界前列。主要出口橡膠、胡椒、棉花、糖棕、大豆、煙草、麻類等。洞裏薩湖是世界著名淡水魚區,盛產黑鯉魚、黑斑魚等名貴魚種,素有“魚湖”之稱。西南沿海也是重要漁場,多產沙丁魚、金槍魚、巴土魚等。

湄公河水在雨季上漲,灌溉農田並帶來肥沃的淤泥,而到旱季水位下降,留下等待收獲的稻谷和魚蝦,人們為了感激河水帶來的恩惠,每年10月份(公歷1O月31日至11月2日)就在湄公河兩岸舉行祭祀河水落潮的節日活動,即歷時三天的“送水節”。節日期間,在湄公河和洞裏薩湖上舉行龍舟比賽。

高棉人無論男女,壹年四季脖子上總愛固著壹條花格或條狀花布,高棉語稱“格羅麻”,即水布。它用途很多:洗臉時當毛巾,外出購物可當包袱用,烈日下可把濕格羅麻布纏在頭上降溫,晚上納涼可驅趕蚊蟲,入睡時還可當被單蓋在身上。在柬埔寨,不能用左手遞食物和禮物,否則會被認為不禮貌而被拒絕接受;少女不許用腳趕貓,否則會被認為是嫁不出去的姑娘。

柬埔寨有壹種古老有趣的習俗,用服裝色彩表示日期,有“七彩星期”之意,星期壹穿嫩綠色,星期二穿紫色,星期三穿綠色,星期四穿灰色或淺藍色,星期五穿青色,星期六穿黑色,星期天穿紅色。

王宮

位於金邊市內,是壹組富麗堂皇的建築群,宮中央奉祀玉佛壹尊,1米多高,用整塊翡翠雕刻而成。外有城垛形的黃墻環繞,內有曾查雅殿、金殿、銀宮等大小宮殿20多座,於19世紀末建成。高聳的尖屋頂、精美的雕梁畫棟、金碧輝煌的色調,保留著18世紀柬埔寨全盛時期的吳哥建築風格。

吳哥古跡

位於金邊西北約240千米。公元9~15世紀時,曾為柬王朝所在地.後因為外族入侵而消亡。1860年,吳哥古跡被發現。吳哥古跡主要包括吳哥城和吳哥窟兩部分,共有各式建築600多處,散布在約15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。

吳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,它的主體部分是5座蓮花蓓蕾般的尖塔,尖塔最高達65米。吳哥窟回廊上的石刻浮雕,是世界上珍貴的藝術寶藏之壹。整個廟宇由大石塊砌築而成,石塊間的縫隙嚴密,沒有使用任何黏合物。